加产业所能创造的税银简直就是碾压式的。
“可是百姓真的愿意买那么贵的汽车吗?会不会这东西只能是权贵的玩……”
朱由校杞人忧天的担忧着,但朱由检却不以为意:
“任何东西刚来的时候都是奢侈的,当年的自行车也是一样。”
“可是如今呢?国朝许多百姓都购置了自行车,而那一两二钱的价格换以前,许多百姓可能需要考虑很久才能手购买。”
“臣弟看过自行车厂的产数量,国朝至今已经生产了九百二十多万辆自行车,而且随着旱消退,这个数目还在不断提升。”
“只要百姓有银,他们自然而然会消费,哥哥需要的就是给他们赚银和存钱的机会。”
朱由检一边说,朱由校一边颔首认可,渐渐地,他也变得通透了起来。
只是相较于他们这边的通透,京城那边却还是老一套。
朱慈燃在返回东之后,立就召来了他倚重的财政老臣李长庚,试图让李长庚为他解惑。
“殿千岁……”
“不要虚礼了,召你前来是为了银的事,国朝的财政况你都知,如果要开辟新的税源,那朝廷应该怎么?”
当李长庚和,朱慈燃在安排座位的同时,当也单刀直的询问了起来。
李长庚在锦衣卫搬来椅后,直接坐了来,抬手作揖:
“国朝财政的未尽之自然是有的,可是有些措施大明并不备实施的条件,也无实施的必要。”
李长庚微微一笑,他对朱慈燃的秉还是非常了解了的,因此卖了个关,不敢轻易说他的想法。
见李长庚如此,朱慈燃轻声哼:“李阁臣,你还没老,说话也不用拐弯抹角。”
“你所提及的事,我权当意见听取,不会立即执行的。”
李长庚听完朱慈燃这番话,顿时不由得苦笑起来,他轻声:
“殿所问之意,老臣心里自然是明白的,只是老臣实言,国朝的财政都是齐王殿一手布置的,想要更改并不容易。”
“国朝如今虽然也开始发展工商,推行国债,可终究时间较短的缘故,都还于播种的阶段,并没有到收获之时。”
李长庚侃侃而谈:“老臣看过不少齐王殿所写的书,上面也分析了历代王朝的税收,甚至还有不少苛捐杂税。”
“只是这些苛捐杂税对于国朝来说很难收取,除了土地本的农业税之外,像房屋税、羊税、人税……等等税源,都因为齐王殿反对杂税的原因,基本都没办法成为国朝的税源。”
“即便是目前殿很重视的工商行业当中,税收制度也很难一步细化,在这一上,齐王殿似乎有些走了歧途。”
朱慈燃听闻愣了愣,反应过来后又对李长庚这么说自家叔父有些不满,皱眉反问:“我叔父于此节可有何不妥?”
“臣最开始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妥,但是后面拜读了一齐王殿所著的经济书籍后,这才发现齐王殿虽然在对待工商行业的发展上,一直都是比较鼓励的,而且也加大了征税的力度,可是这些并不够多。”
“对于国朝而言,鼓励工商发展不等于放纵工商,国朝本只是给工商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