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神教危机虽然暂时解除,但毕竟有三成教坛被毁,彼几乎已经没有神教信徒,且百姓对官府不能监督神教也很是不满,这已经成为我们的破绽。
――这还是最理想的况。
常怀远很是不满,也很是不安。
“这些修行者只要还在我们一日,我们就一日不得安宁,廉使切勿犹豫,还请速决断,否则夜长梦多!”
“这些地方好比一块烂肉,偏偏还剜不得,只能想方设法去治疗。官府也好神教也罢,要重新收拾那些州县的人心,需得循序渐,必定消耗不短时间。”
“倘若大军继续征战,一旦赵氏的修行者再度动,又在各地掀起了动,官府遭受打击,民间秩序不存,三军将士哪里还有战心可言?
开什么玩笑,家里了盗,谁还有心思在外面拼命?赶紧回去才是正理。
说话的是谋主郭淮,他主张现在就撤军,“重要的是,赵氏的人已经中原,且还隐藏在各个州县!
常怀远心沉重,觉有些踹不过气。
“徐州来报,近来筹措粮秣愈发艰难,银钱只有九万贯,正打算运来......并非官等不戮力办差,而是本地官员、州县大族从中捞取太多!
而看张京的架势,应该是解决好了问题,如今返回军营,约莫会指挥大军再度攻,掀起双方之间的决战,他该如何区?
断了人家的富贵与财路,惹得官吏群起攻之,他这个节度使还能当得去?他又没有朝廷背书,没有国家依托,治官民凭什么给他面?
常怀远倒是想整顿徐州官场,肃清吏治。
如果张京自势力够大,除开大军之外,修行者能够轻易压制赵氏修行者,让他们无法再作乱,不能成规模在各地惹事,大军何须回返?
追揭底,还是大晋朝廷底蕴深厚,手者太多,而张京势力不够,赵氏渗透来的修行者足以给他造成巨大麻烦。
他愤怒地一巴掌震碎了面前一大块女墙:“这些混账真是无法无天,本帅想要一番事业怎么就这么难?!”
“既然如此,那便撤军吧。”张京心里也清楚,这是时势使然,没办法的事。
说到这,郭淮面容肃杀地对张京:“当务之急,是集中力量追索赵氏渗透来的修行者,或围杀或驱赶,总之要让他们从藩镇消失!
常怀远忧心张京攻,把他一吞了,但其实张京自并不轻松。
常怀远为节度使,心中没有家国朝廷,趁天形势有变之时,拥兵自重割据自立,是为一己之私,建立自己的功业。
“他们接来会什么?赵氏的谋划又是什么?
这个时候,若是继续加派钱粮,横征暴敛,武宁的百姓就要造反了!
倘若赵宁亲自手,谁又能阻止得了他什么?
了这么长时间,难还不能有几十万贯?”
现实况是,“筹措”到的钱粮,多半会地方官员、大族地主的库房。大家都是趁机发财,上其手之,十两银有三两到张京手里,就算很好了。
闻听此言,常怀远郁闷得恨不得回徐州去杀人,把那些本地官员、本地大族都清理一遍,还武宁一个朗朗乾坤。
绝大分人都赞成立即撤军。
“这些时日以来,因为筹集军费的事,已经闹过一些事端,了不少人命官司,要是继续加大力度,只怕州县生乱......”
他麾的官员、治的大族,凭什么就要比他更加忠义、更懂廉耻、更会奉公?凭什么不趁着有机会就赶紧发财,捞一把是一把?
简而言之,是继续攻,还是就此撤军。
......
筹措军费,当然是平民百姓买单,地方官员、大族地主、豪商巨贾是不会自掏腰包的,纵然张京让他们钱,他们也会通过加征田租、克扣工钱的方式,把负担转嫁到百姓上。
其实金光教是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的,只可惜,莫说金光教,四镇之中都没人能制衡赵宁这个王极境后期的绝对手。
“就算三军勉可战,可动若是再一次发生,我们不及时解决,烂都烂了反都反了,又如何继续征战?到时候得之东隅失之桑榆,可不是藩镇之福。”
常怀远忧心如焚。
这种形势,张京哪里还敢继续攻常怀远?
坐在中军大帐里,张京正在跟心腹谋士们商议,大军接来应该怎么办。
而赵氏已经开始在中原行动,接来魏氏、杨氏的修行者会不会也场?
张京了,询问其他谋士有什么看法。
这事是由军中掌书记负责,他闻言上前一步,着:
可他敢吗?